为深掘非遗价值,“寻脉文遗”社会实践小队于8月23日、24日先后来到剪纸、“花儿”传承基地,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山花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王德勤老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的伏兆娥老师。
黄河上游的“大地飞歌”
听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人们总能对答如流,好像有颗生长在血脉深处的种子正在千年前的河畔随风摇摆,生根发芽。民歌花儿似有这样穿越时空、联结情感的魔力。它生长在多元文化相映共生的西北,“继承”着西北的风土人情。2006年,“花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汉语演唱。它“外表”粗犷,吸收了羌、藏等民族高亢嘹亮的曲风,每个音节都能穿透莽原朔风,直抵心灵深处;“内心”水灵,语言上使用流通面广、表达丰富的汉语方言,打破了地域、民族、年龄等限制,将共鸣推向高峰。
当然,作为一门略显“小众”的艺术,“花儿”的传承仍面临一些困难。王德勤老师表示,“目前,“花儿”歌手趋于老龄化,传承人青黄不接。我们正试图通过政策支持,在推动原生态区域内‘师徒制’传承良性运转的同时,培养更多科班出身的专业歌手。”除此之外,“花儿”的歌词传唱依靠方言,很多年轻人听不懂、难以融入,再加上没有专业人员负责网络宣传,这使得“花儿”的发展举步维艰。
基于以上问题,王老师建议,政府仍应加强“花儿”传承的重视,搭建更多平台进行宣传,也应鼓励年轻人去参与,将“花儿”与流行音乐适当融合;传承人们探索新路的同时也要坚守初心不忘本,“花儿”可以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艺术化、多样化,但一定不能背离其原生态内核,不能打乱旋律走向,更不能脱离人民。
一匹骏马从草原奔上大道,必然要改换发力方式和步调,但它最为原始、本真、野性的美,仍将带给人们永恒的震荡,“花儿”亦如是。
塞上江南指(纸)尖艺术
宁夏民间有首“花儿”这样唱道:“白云山上雾绕呢,灵芝草有心人找呢,唯尕妹子耍手巧呢,万样子花随心者铰呢。”在这首民歌里,尕妹子“铰”出来的就是著名的宁夏剪纸。宁夏剪纸艺术充满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是宁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合体,也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其题材新颖多变,技巧细腻,艺术风格单纯、质朴。
发扬地域特色,融入个人风格
“宁夏剪纸的独特风格在于展示宁夏地区的独特风光,我经常会把宁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作为我的创作素材,让人一看到这幅剪纸就能想到我的家乡宁夏。”伏老师自豪地说道。伏兆娥老师从事剪纸行业五十余年,多年探索使得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在宣扬黄河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尝试神话故事、四大名著等各类新兴题材。
学习剪纸知识,观摩创作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老师热情地拿起剪刀为实践队员们现场展示“吉祥兔”的创作过程,“剪纸讲究的是天圆地方、四通八达、财源广进,凭感觉创作,线条要流畅,位置要把握好。”老师边讲边创作,不一会儿,一只充满活力的兔子“跑”了出来。
紧跟时代步伐,拓宽发展路径
在“非遗进校园”的政策感召下,伏老师和她的团队经常来到中小学生的课堂讲授剪纸知识,也经常在社区、文化馆进行公益宣讲。
但仅靠政策不足以走远,传承人也在积极探索:剪纸艺术转型前,创建“伏兆娥剪纸”品牌、成立公司、引进专业团队;剪纸艺术转型时,“企业+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渐成熟,坚守传统剪纸文化的同时开辟新赛道,紧跟时代潮流,“十二生肖”剪纸表情包、剪纸文创产品、适合儿童学习的剪纸益智玩具等不断推出。
更令人欣喜的是,非遗走向产业化的同时,也搭上了数字化快车。2016年,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伏兆娥老师的二女儿李剑的带领下,传统的剪纸艺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化的整合。据了解,目前,公司正在以伏兆娥剪出的10万多张人脸识别肖像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建立剪纸作品的人脸识别肖像数据库。
“先能生存,再能传承”
“若连生存都无法保证,又何谈传承。”老师以《二泉映月》的创作者阿炳为例,向我们诠释这句话的内涵意义。随着工业化机器窗花以低廉的价格挤占手工市场,手工剪纸备受重创,面临如此困境,伏老师坦然表示,“剪纸中蕴含的味道是工业化无法拥有的,我会坚持把剪纸文化传承下去,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剪纸的魅力。”
结语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投入,普查资源、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等等,部分“非遗”得以延续。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非遗的保护传承仍面临着巨大挑战:一些传统的非遗项目无法跟上现代的审美,难以与现代生活相融相生;随着传承人的故去,一些非遗项目悄然消失在时代洪流中……古老的非遗如何在现代得到创新性地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时代命题。
在实地调研中,队员们逐渐有了眉目:传承先守根,创新不能伤“根”,这是艺术家们共同的默契;守根后展枝,扩大传承队伍,规划专业传承线路;展枝后散叶,丰富传承形式,开辟产业化、数字化新赛道。